学校要闻 首页  >  烟大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暖心!烟大“孺子牛”用爱搭起护送学生外出就医的“安全通道”!
作者:高珊     日期:2022-05-10     来源:新闻中心    

【本站讯】“有急诊的同学一定先给我打电话!”“老师们,明天有一单!”“这一单我接!”“不用担心,你睡会儿吧,我帮你看着吊瓶。”“学生在宿舍喘得厉害,我有点担心……”“马上就到!”“困难谁都有,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bob体育在线app迅速响应,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实行了校园封闭管理。一方面要筑牢校园的安全屏障,守护好近3万名在校生的健康平安;另一方面要悉心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因病外出就医这类需求不仅及时满足,还要尽可能降低在校外感染病毒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的几率。对此,bob体育在线app坚持“一人一事一策”,制定了由校内外老师接力护送的“闭环式”学生外出就医流程,广泛发动在校外居住的教职员工担任志愿者,全程陪护每一名外出就医学生,直至就医完毕返回学校。

“爱生如子不是挂在嘴边的,这个时候应当挺身而出,我报名!”“好的,有需要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此举得到烟大“孺子牛”们的积极响应,不到一天的时间,一支由600余名校外教师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连同他们的私家车“集结”完毕。教工志愿群里“抢单”忙,学院班子齐上阵,班级导师、青年博士主动请缨、“时刻待命”,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深夜凌晨,只要学生有需求,他们温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身旁,用爱搭起护送学生外出就医的“安全通道”,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烟大“孺子牛”的神圣使命。

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15日24时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以来,bob体育在线app有2300多学生人次在老师的全程陪护下外出就医。在这2300多次“爱的陪护”中,有的老师自己一个人就接送了近40次,有的老师甚至一天之内陪不同的学生去了4趟医院……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情况有多紧急,学生的就医需求全部得到及时满足,至今无一人发生感染等意外情况。


报名还得拼手速!教师志愿群里“抢单”忙!


“老师们,明天有一单!”“这一单我接!”……这样的聊天记录每天都在生科学院教职工志愿服务微信群里“上演”。在生科学院,学生有外出需求向辅导员请假后,辅导员老师便在微信群“派单”,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报名接单”,有时候,一位同学就医好几个老师“抢”着服务。

4B73F

1E2F8


生命科学学院李刚老师(右一)自驾车将从医院看病归来的学生护送回校


同样采取“抢单”模式的还有海洋学院,无论白天黑夜、晴天下雨,所有“派单”都会得到老师们的及时回应。特殊时期,师者化身“家人”,在学生最无助、最脆弱时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城墙堡垒。一句句简单的“我可以,包在我身上”是那样质朴又有力量,在抗疫这冰冷的风雨里给予了一份炙热。

3ABDF

建筑学院从封校开始便实行“精准派单模式”,学生向辅导员请假后,辅导员会直接联系驻守校外的院长和教学副院长汇报外出学生信息单。院长们实时掌握教师的空课情况,精准“派单”陪同就医教师。同时,建筑学院还实行“领导班子兜底制”,遇到学生深夜就医、紧急就医等急难险重的情况,班子成员会直接“抢单”。有了党政领导做表率,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

84D79

3月20日,机电学院党员群里刷起了一排整整齐齐的“OK”小手,这是机电学院校外老师们收到陪同就医通知后第一时间的回复。而将近两个月机电教师的实际行动也诠释了,这一个个“OK”不只是活跃在聊天页面上的表情符号,而是争相报名、争相“抢单”给予学生及时陪伴与守护,党总支副书记郭金玲说,做的比说的多,这就是“机电式OK”。

65D94


担当无关职务,职责就是冲锋在前!

“院长,请问您能来接一下我们学生么,有一位研究生同学上吐下泻有点严重。”土木学院院长逯静洲的手机那头传来了辅导员王加男的求助,一看表,此时已是凌晨2点半。逯静洲一边用肩膀夹着手机接电话,一边随手抓过衣服套上就往外走,二话不说便开启了这次“深夜守护”。从深夜到凌晨,逯静洲一夜未眠,还不停安慰学生说,“不用担心,你睡会儿吧,我帮你看着吊瓶”。

同样作为“深夜守护者”的还有BOB体育投注官网党总支书记姜丽岳,凌晨3点接到了辅导员王宗显的电话,“书记,学生在宿舍喘得厉害,我有点担心……”还没等话说完,手机那头传来了一句“马上就到。”听到这句话,王宗显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跟舍友一起扶着学生到学校门口。闻讯赶来的大学英语教师张晓宁老师也前来陪同,跟姜丽岳一起完成了这场“爱心接力”。就是这一次“深夜守护”深深地影响了这位同学,王宗显说,“从那天开始,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有这位同学的身影。”

B653

王宗显与姜丽岳凌晨的通话记录

“有急诊的同学一定先给我打电话。”已在校内驻扎多日的环材学院党委书记王少波,在暂时出校休整时嘱咐着辅导员老师们。4月28日下午,大三的尚同学查出肾结石需要手术清除,由于疫情原因家长无法来烟,王少波便一直陪同,直到学生出院。尚同学的父母一直心怀感恩,学生父亲说,“孩子一个人在外求学,当家长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胆。一听说孩子生病了,他妈妈着急地一下午都没坐下,多亏了学校老师照顾得好。”尚同学恢复得特别快,几天就康复了,想起当时那几天自己被照顾得“井井有条”,他说,“王少波老师怕我吃不好,还让家人包的大包子,我记得那天外边很阴很冷,但是给我送来的时候,包子是热的……”

计控学院的副院长王莹洁平时科研管理工作繁重,但在同学们需要就医时,她总会不假思索地立即前往。安顿好家中5岁的小儿子、带上笔记本电脑、护送学生到医院治疗。在陪同学生等候诊疗结果时,她就随便找个能坐的地方开始工作。她总是说,“困难谁都有,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10913

王莹洁陪同学生就诊


导师同行,抗疫一线师情浓!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烟大的研究生导师与班级导师们在封校期间始终与同学们心在一起,他们不仅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特殊时期也化身为学生健康的“守护者”。特里尔学院第一届学生的班级导师,只有王其光和孙佳琳在校外,于是两人便承担起了接送学院所有学生的重任。

数学院的张通老师是去年3月刚刚引进的“拔尖人才”。虽然来到烟大的时间不长,与同学们接触的时间很短,但在他心里,早就把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这天晚上10点,他又接到了研究生小张的电话——“老师,我的眼睛还是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动一下眼珠都疼得厉害……”学生的言语里充满了恐惧和抱歉,张通却说,“甭管几次,咱们一定得把眼睛的事看明白。”第二天清晨,熟悉的白色轿车,熟悉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学校东门的门闸口。小张同学现在情况已经大有好转,她说,“张通老师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我去医院看了8次,张老师陪了8次,我都怕老师觉得麻烦,但张老师从来没有一点抱怨,每次都是早早在门口等我。”

8BFCC

辛志荣是化学院192-1班的导师,在同学们心里,辛老师一向是很严厉的,而最近辛老师却有了一个可爱的名字——“水痘老师”。春季水痘发病率很高,连续好几个学生都长水痘。辛老师一下子就承担起了接送长水痘学生的重任,不仅只接送自己班的同学,她还特别叮嘱辅导员说,“不要让家里有小孩的老师去接送,再有长水痘的同学直接联系我就行。”因水痘感染连续5天外出输液的小蔡同学,回想起那几天辛老师每天都陪着去打针的日子,她滔滔不绝,“生病那几天我特别害怕,特别想家。但是,辛老师的陪伴给了我力量,让我越来越安心。她就像妈妈一样温暖、一样贴心。”

1BB9B

物电学院马上要退休的王希英曾经也是一名导师,目前还是教工志愿者送医队伍的一员,有时候辅导员考虑到王老师年龄大了,总是不好意思打电话,而王希英却说,“我就在校内家属区住,虽然年纪大了,不会开车,但我可以接送学生去校医院,千万不要因为我年龄大就不找我了。”王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不仅如此,王老师还是一名随叫随到的“快递员”。赵同学长期服用特效药,快递无法进校,王老师得知后就让他把药品寄到能接收的快递点帮他代取,再经过学校有关部门仔细的消毒消杀后送到学生手中。赵同学说,“老师们知道我必须服药的时候,跑前跑后联系了特别多部门,王老师也主动联系了我,帮我想办法,去取了好多次药,我以前觉得这样的事可能只有爸爸妈妈才会做……”

E6405



抗疫不缺席!青年博士的“硬核”担当!

经管学院的林德林是一名入职2年的青年博士,往常只要遇到没有老师陪同的情况,辅导员都会联系他。4月底正是迎来林德林人生最重要的日子,刚刚申请婚假的他觉得应该跟辅导员老师沟通一下。那天,辅导员李心月接到了电话,“这几天接不了学生了,等我回来以后再上岗。”没想到只过了5天,林德林就“重操旧业”,他说,“蜜月度不了了,那就继续贡献力量吧。”

法学院的青年博士李阳阳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24小时在线贴心姐姐”,无论她有多忙,学生找她时永远“在线”。那天晚上已是9点,还在给学生批改论文的李阳阳接到了学生的求助电话,尽管她知道这次陪同就医肯定回来不早、尽管知道第二天早上8点还有课,但是她还是果断回复了“等会儿我,马上去接你”。第二天8点,一堂精彩的刑法学课程准时开启,谁也不知道她睡下时已是凌晨4点。

像这样不分昼夜接送学生的青年博士还有核学院的王玉敏,有时候天刚蒙蒙亮就看到群里有学生需要接送,王老师就赶紧起床,小心翼翼地出门,生怕吵醒了才9个月大的孩子。

文学院的青年博士李晓宁老师,一晚上跑前跑后,帮学生挂号、排队、拿药,穿梭在烟台山医院的各个楼层,仅仅一晚上,微信步数就超过1万步……

BF61

李晓宁在深夜的医院候诊区陪伴学生

在bob体育在线app,这样不辞辛苦、冲锋在前的教师志愿者还有很多,这样温暖守护、平凡感人的奉献故事每天还在进行。一次次跨越风雨的“暖心传递”,一场场环环相扣的“爱心接力”。与时间赛跑、与学生同行,这条学生外出就医的唯一通道,因为他们的爱,成为了一条有温度的“安全通道”。


  来稿时间:5月10日      审核:亓健生      责任编辑:高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