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一部烟大的电影短片说起,正是这部短片,点燃了一个热血青年的电影梦。故事主人公是孔令诗,bob体育在线app2006级本科生。2010年,在他的毕业季,孔令诗和小伙伴们留给烟大一份特殊的礼物——电影短片《我们》。
这部作品获得了山东省政府文艺类最高奖项的泰山文艺奖,这是烟大建校以来第一次获此奖项,后来这部作品又在老牌的中山大学DV大赛中力压北电、中传等多个影视专业院校学生作品获得最佳影片奖,震撼一时。
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短片真正在一个少年心中种下了一个野蛮生长的电影梦。
一个“开了挂”的体育生
在中山大学DV大赛的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主席,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曾在美国好莱坞担任导演和制片人的马丁博士说:“我在中国上了12堂课,每节课我都会放这部电影给同学们看,每节课都会有同学流泪。看了很多中国优秀的大学生作品,这是唯一让我感受到中国年轻人真实情感状态的一部。”
这部最佳影片奖作品就是——《我们》。
上台领奖的孔令诗热泪盈眶,这部倾注了心血和感情的作品终于得到了肯定和认可。比赛结束后,马丁博士拉起孔令诗的手奔向了一间安静的酒吧,叫来了三四位翻译,马丁博士举起一杯酒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说:“我真没想到拍出这部作品的导演竟然是个体育生!跟我走吧,我带你去世界游学,去好莱坞感受更真实的电影。”
但当时因为电视台合约在身,孔令诗并没有能够跟马丁博士一同游学。不过那个夏天,因为对《我们》这部作品的肯定,成为一名职业电影导演的梦想种子已经悄然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说孔令诗是一个“开了挂”的体育生一点也不夸张,这种“开挂”体现在了体力和毅力上,也体现在了组织力上。为了拍摄《我们》,他组建了自己的剧组,团队成员来自人文、国交、体院、化院、海洋、音舞、法院等等,以校学生会为基础,各院素未谋面有热情的朋友“从天而降”,一起吃苦,一起努力,齐心合力下仅花了900元就完成了拍摄。
电影短片《我们》这部作品仅仅拍摄了14天,为了赶在所有毕业生离校前拍完,他一刻也不敢耽误。毕业体检的前一天,孔令诗拍了一天一夜的戏,“扶着墙”来到校医院,视力测试时,最上面一行的“E”他都看不清楚,溜出校医院走进烟大第三食堂,因为高强度拍戏体力严重透支的他找了把椅子赶紧睡上两三个小时,睡醒后他就又继续拍戏了。
付出了大量心血连续拍摄14天,但是看着拍完的素材,孔令诗心灰意冷,因为演员表现和视觉效果都与自己想法差距很大。素材搁置了一个暑假,经历了崩溃和绝望后,他才懂得 “三分拍七分剪”的道理,影视作品三分靠前期拍摄,七分在于后期剪辑。
毕业后他还是选择回到学校完成未了的心愿。“毕业后在烟台专注后期工作几个月,身上坐公交车的钱都没了。”聊起当时,孔令诗回忆起那些值得感恩的同学。回到烟台剪辑时没有地方住,同期校学生会副主席、法学院唐河主动让他借住家中。
《我们》电影故事的原型另一位校学生会副主席李计瑶在离开烟台时把工资卡塞到孔令诗手中对他说:“这卡还有几天就会发我在烟台最后一个月两千块钱的工资,一定把片子做出来。”就这样,也是在烟大人的一次次帮助下,五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完成了后期制作。
岔路口
作品得到了时任校团委王泽光书记和文体部张茜老师的大力支持,资助录制影片主题曲,组织影片首映式,并把这部作品投递到各种大赛,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一个能吃苦的剧组年轻人
《我们》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是因孔令诗身上的艺术天赋,还有大学时在片场实习的那段经历。大二开学没多久,张茜老师发信息告诉他,央视有一个剧组来烟台拍戏,需要一个会弹吉他的群众演员,可以去试试。
孔令诗去到剧组就喜欢上了那里的氛围,一个星期后结束他的拍摄,孔令诗跟剧组说自己很想继续跟着实习。负责人告诉他:“可以继续跟组,但是食宿自己解决。”孔令诗二话没说,在宿舍搜集了一大摞方便面箱子,在养马岛剧组的酒店里用纸壳打地铺睡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他从一个编外人员到导演助理,也接触到了全程影视剧的拍摄、后期等相关知识。
三个月结束后,剧组离开了烟台,回到烟大的孔令诗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他把烟大图书馆里关于摄影的书籍借阅了个遍。怎么调整光线,如何构图....光是笔记就写了厚厚的好几本。
电影短片《我们》取得成功后,孔令诗受到了烟台电视台的邀请,在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剧导演。他听前辈说想成为一名“导演”没个十几年的摸爬滚打是不可能的,而他一个21岁的小伙子稀里糊涂地干上了导演,在电视台的电梯里遇到领导,都跟他打招呼 “孔导,看了您的片子真不错”,让他有点得意。
在烟台电视台有部《糖果剧》在当地小有名气,700多万烟台人几乎人尽皆知,面对这种品牌口碑叫好的续作,他压力更加大。最终他抗住了压力,第三季12集顺利拍摄制作完成,练就了五人拍摄团队30分钟内容,三天拍摄三天后期,每周五晚烟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超强执行力”。拍摄过半,孔令诗觉得,人生并不该止于此。他想前往北京,去学习和从事顶级专业的电影制作。
那段时间,他每天躺在床上都会幻想,去北京电影圈一个人不认识,如何才能进入学习工作,这时他看到了冯小刚导演的微博发布着当年国内最大制作的电影《温故1942》正在拍摄的消息,心里萌生想法,能去这样的大剧组打杂做助理都行。
孔令诗正式准备了纸和笔放在床头,开始酝酿一封自荐信,无数次的下笔却欲言又止,看着冯导演微博下数以万计的留言从未有过回复。孔令诗明白,没有真才实学凭什么去呢,去了又有谁会尊重你呢。但那时心中已经孕育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他果断辞掉工作,进京。
成为一个北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传媒大学对面小区的地下室,孔令诗一住就是两年。那段时间虽然考研遭遇打击,但跟着北电、中传的研究生同学一起上课、拍片让他收获很大,也让他坚定了要敲开电影行业大门的信念。
在北京一边学习,一边追逐电影梦的脚步从未停歇。终于经介绍他来到国内顶尖剧组做导演生活助理。杜军导演军人出身,曾是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的第一执行导演,要求极其严格,而孔令诗做着剧组中最底层的工作:洗衣服、做饭。
师从军人出身的导演,孔令诗感受着严苛的军人作风,一年多的时间,每一个口令,每一次调度,他都耳濡目染。近千人的庞大剧组在导演的指挥调度下,有序的运转工作着,让孔令诗大开眼界。这部电影正是群星参演的贺岁片——《村晚之越来越好》虽然剧组创作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可衣服他是越洗越开心,饭是越做越香。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白走的路,导演生活助理的工作结束后,曾在烟台工作时结识美国读电影的朋友告知要来北京拍摄一部毕业作品,因欣赏他在烟台时的工作作风,希望他能来做执行导演协助美国同事完成工作。这次拍摄,孔令诗在得知他们是来自世界顶级电影学府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后兴奋不已。
这些李安导演的师弟师妹是未来奥斯卡里的种子选手。孔令诗认真的现学现卖将上部电影中耳濡目染的经验和工作方式运用起来,高效专业的执行力保障完成了工作。在结束拍摄后的第二天,幸运降临。
冯小刚导演的第一副导演英童在暗中观摩他的工作后,决定邀请他加入导演组,参加拍摄电影《私人定制》。在成为一名职业电影副导演后又陆续拍摄了《一生一世》《命中注定》等影片。
从幻想微博写信自荐到受邀加入团队的这两年时间,孔令诗感觉妙不可言“努力踏实的做好每一个当下,幸运总会悄悄地眷顾着你。”
一个有艺术理想的电影人
“当我越来越理解电影这门艺术的时候,我就越去深入的思考电影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和票房无关。”孔令诗这样说道,跟着顶级制作团队学习收获了很多,量变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他知道自己内心强烈的创作欲望蠢蠢欲动,他有故事要讲。
2014年,孔令诗离开了剧组,成立个人工作室。从执行工作转换到自主创作工作,又是一次挑战。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导演,视听创作、演员表演指导是基本功。而在驾驭演员表演当中,动物和小孩是最难的。孔令诗第一步通过选择拍摄孩子来验证自己的能力。
网剧《翻滚吧,小明!》这部作品好评如潮,单集播放量一天就突破三百多万,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他做出的电影概念片被拿到了好莱坞电影交易展播放,整个大厅里回荡着“Xiao ming”的声音。
孔令诗说,他并不是一个艺术偏执狂,但是他知道自己想要拍出的电影是什么样子。“希望我的作品会是一道光,能照亮更多的人,带来美好与希望。”
因为在烟大的一部电影短片,一个少年开始了一段逐梦筑梦的奇妙旅程。如今,孔令诗仍然保持着每天起床先看一部电影的习惯,永远保持着对电影行业的热爱,仍旧燃烧着追逐电影梦想的热情。
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在烟大,孔令诗导演的影片《我们》以及歌曲MV《烟大,让我梦想翱翔》仍被学弟学妹津津乐道,他自己作词作曲影片主题曲《岔路口》熟悉的旋律还经常在校园回荡。
当那个少年勇敢走出烟大,走到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我们所有人不禁开始有些期待,期待着他梦想开花,期待着他带着新电影回到烟大跟我们见面的那一天。